企业跨境出海
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近年来,企业出海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著名经济学家鞠建东教授曾提到,他的EMBA学生几乎全都在做或正准备做出海,这一现象表明,出海已从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无论是从宏观的经济学原理,还是微观的企业发展需求来看,供应链出海都已成为大势所趋,而2025年更是这一趋势的机遇之年。
宏观背景:全球化布局与大国博弈
从宏观层面来看,企业出海的背后既有经济学原理的驱动,也有大国博弈的影响。中美竞争的加剧使得中国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全球化战略。通过供应链出海,企业可以分散风险,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经营的韧性。此外,全球供应链正在经历重构,区域化和多元化成为新趋势,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微观动因:内卷压力与新兴市场机遇
从微观层面来看,国内市场的“内卷”已让许多企业感到增长乏力。通过出海,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增长点。尤其是俄罗斯、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迅速,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例如,俄罗斯的电商市场在2024年已突破50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其电商渗透率将从19%增长至32%,前景十分可观。
东南亚:全球扩张的战略要地
在众多新兴市场中,东南亚尤为引人注目。随着电商业务的迅速增长,东南亚已成为中国企业全球扩张的重要阵地。面对欧美市场的监管压力,许多企业选择将东南亚作为战略支点。例如,TikTok加快拓展东盟市场,泰国成为其重要布局点;英伟达的合作伙伴Siam AI Corporation也在泰国投资云服务。泰国作为东南亚的核心成员国,正积极打造“数据硅谷”,2024年科技投资超过2400亿泰铢,2025年BOI批准的三大新项目投资达1700亿泰铢。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属地化经营的便利,也为应对未来的贸易摩擦和大国博弈做好了准备。
政策支持:政府助力企业出海
中国政府对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出海。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旨在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这些政策无疑为企业的出海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的特殊机遇
2025年将是供应链出海的黄金时机。全球经济复苏、数字化转型深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都将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技术支持。特别是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将进一步降低企业在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准入壁垒,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
二、现状:有机遇,也有阻力
尽管2025年被视为供应链出海的黄金机遇之年,但企业在全球化进程中仍面临诸多阻力和困难。从跨境投资的风险到文化差异的挑战,再到监管合规的复杂性,这些问题都需要企业在出海前做好充分准备。以下将从多个维度分析跨境电商出海的阻力,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跨境投资及回报问题
跨境投资不仅是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充满挑战的环节。除了市场环境、政策法规和经济形势的差异外,资金汇兑和关税处理的繁琐手续更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难题。这些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能影响投资回报的确定性。
(二)人才短缺与跨文化管理难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但出海企业在招聘和管理当地人才时面临诸多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教育体系、职业观念差异较大,企业在招聘时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例如,在沙特阿拉伯,LinkedIn是重要的招聘平台,而在越南,VietnamWorks则是主流选择。此外,跨文化团队的管理也是一大难题,文化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和价值观冲突。
(三)监管合规挑战
税务合规、环境合规、劳动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的监管要求是出海企业必须面对的关键挑战。例如,OECD提出的“全球最低税”政策要求跨国企业在任何税务管辖区的有效税负率不低于15%,这对企业的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不同国家的劳动法规和环境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
(四)文化差异与品牌建设难题
文化差异是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重要障碍。如果企业的产品设计、包装、宣传方式不符合当地文化习俗,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此外,品牌建设也是出海企业的一大挑战。根据益普索的报告,尽管中日韩品牌信任度提升势头强劲,但欧美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净信任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五)供应链与物流挑战
不同市场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存在显著差异,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了跨境物流的不确定性。例如,物流成本上升和供应链中断风险可能对企业的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三、路径:从红利到能力
“要敬畏那片海,因为1万公里不可逆!”面对海外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找到增长的新路径,抢占红利期的制高点?面对诸多一起奔赴海外市场的优秀竞争对手,我们如何突围?
(一)深化本土化战略: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本土化是跨境电商出海的基石。企业必须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策略。例如,招聘当地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与政府、员工和供应商的关系,减少文化冲突和管理障碍。同时,通过本土化生产和定制化产品,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培育:讲好品牌故事
品牌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的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企业需要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营销手段,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通过社交媒体、KOL合作和本地化广告投放,企业可以快速提升品牌曝光率。同时,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三)拥抱数字技术与科技创新:智能化升级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跨境电商出海的加速器。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企业可以制定更精准的营销策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跟踪物流状态,企业可以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控性。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资源整合:共赢发展
资源整合是跨境电商出海的重要策略。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跨境运营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降低成本、拓展市场。通过合作资源整理,在出海前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出海战略,快速完成0到1的落地执行过程,减少试错成本;同时减轻在跨境物流、商贸、资金及资质办理等诸多繁琐而复杂的手续问题上所投入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让产品更顺利进入目标市场并快速占领市场份额。
结语:中国出海企业,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运气,还有持续深耕的定力和智慧。
迷雾重重,前路难辨。不如背上行囊,奔赴其中,在亲身体验中,找寻答案: